用户注册
用户登陆
会员中心
首页    文章中心    图片中心    评论留言
栏目导航
  位置: 平遥文化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3星级
温家宝总理《仰望星空》一诗释放的十七大信号
作者:高一飞  来源:平遥文化网  点击数:208
【字体: 字体颜色

温家宝总理《仰望星空》一诗释放的十七大信号

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 学会做人
□ 温家宝
  2007年5月14日,我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2007年9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的诗《仰望星空》。《人民日报》同时重提了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即席演讲中的一段话。
  在新学年开学之际,也是即将召开党的十七大之际,《人民日报》发表温总理的诗,并重提同济大学的演讲,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领导人对青年学子的讲话强调的是要爱国。青年爱国这是当然没有问题的,甚至于比任何年龄的人更加爱国。但是,爱国一词,在很多庸俗政客的口中简单地等同于“维护稳定、专心读书”,媒体挑选的青年学子的发言往往是千篇一律:“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踏踏实实地做事,要把爱国热情化为行动。现在的任务是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仿佛思考问题、谈论国事,特别是批评政府和社会就是不踏实、好空谈。
  他们的潜在前提是青年学子思想简单、容易冲动,所以容易出事、容易被坏人所利用。在这些人的心中,青年学子是对付的对象、是教育的对象,而不是可以信任、可以依*的人。他们“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也只有一股热情而已。
  而温家宝的诗歌和演讲,让人想起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而温家宝的诗歌和演讲,也让人想起了毛泽东主席的期望:“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青年不是用来教育和教训的,青年代表了时代的方向,他们“仰望星空”,最有勇气摆脱世俗,去追寻“那无穷的真理”。青年学子的赤子童心最有可能表现出“那凛然的正义”和“博大的胸怀”,因为他们的血液里有星空一样“永恒的炽热”。
  温家宝总理满腔热情的期望,不是一个诗人的一时冲动,正如鄢烈山先生所言,温总理“不过是赋诗明志、以诗寄情而已。”那么,在十七大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的诗到底想向我们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
  温总理的诗,实际上是对胡锦涛同志“四个坚定不移”的诗化表达。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解放思想,在四个坚定不移中是排在第一位的。
  解放思想不是某一个人的独家演讲,必须要集中全民族的智慧。这就要求包括青年人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勇于思考、善于思考,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献计献策。因此,温家宝总理的诗,是在为解放思想摇旗呐喊,是鼓励青年学子敢于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扬优良传统,继续成为时代先锋,担负起应当担负的历史责任。
  让我们和温总理一起仰望星空,期待党的十七大成为执政党“新的历史起点”,成为“国家命运”的“新的历史起点”。  


录 入:Admin 发布时间:2007-10-22
·上一篇:中国(平遥)漆文化论坛在古城开讲
·下一篇:县委书记李定武在峰岩供热公司现场办公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版权申明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在线留言 | 与我同在

Copyright © 2004-2009 平遥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平遥翰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设计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