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侯效良先生,多年来利用工作之余,潜心研习诗书画技艺,广结书画界朋友,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小有成就。尝以画畅神,运用传统手法,使诗、书、画融为一体,独具匠心地为省内外百位著名书画家写真造像,曾在太原市、晋中市、平遥县、灵石县举办个人画展,引起晋中和省城书画界的关注,吸引了众多同仁和爱好者的踊跃参观。几次画展开幕式时,力群、姚奠中、董其中、姚天沐、林鹏、赵望进、田树苌、袁旭临,李夜冰、狄少英、王朝瑞、王学辉、张保亮、刘素珍、亢佐田、王建华等著名书画家一一光临,且举行了几次专题座谈,对先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风格给予高度评价,并在《晋中日报》文化专版上发表了中肯的意见和感受。大家一致认为,先生的肖像画作品,画面协调,造型准确,线条流畅,勾染适度,刻画精微,形神逼真,既为艺术品,又有一定史料价值。特别是技法新颖,艺术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多彩,把传统的线描渲染技法与现代绘画真实表现色彩光影的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冲破了固有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模式,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创作道路,现摘录展览时的专家评点,以飨读者。
叱咤艺海竞风流
【人物名片】 侯效良同志,1941年生,平遥县人。原任灵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创作中心副主任,省书协、省美协会员,平遥县文联、县书协名誉主席。正如《晋中日报》主编石舟先生为其画展所题:“良公立世足风流,宦海游罢艺海游,大理监察非所愿,皆因落地已为侯。” 效良同志自幼爱好书画。成年后工作之余孜孜不倦研习,诗、书、画兼及,乐此不疲,颇见成效。其画以人物为主,兼作别样。曾参加省地美展,并获奖。其诗词于平淡中见真诚。其书法似清逸又含内力。
【贺寿诗词】 为侯效良先生七十寿诞作 己丑季夏·冀有贵 廉侯效哲称贤良,倏忽古稀今是堂①。 夕照庐②前挥巨笔,丹青作伴乐天年。 注:“今是堂”、“夕照庐”均为侯效良先生斋名。 【艺术评点】 李夜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国际文化交流画院院长) 看了侯效良先生的肖像画展后感到很新鲜,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画展。侯效良先生经过几年来长期研习磨练,画出了以师友为主要对象的肖像画作品数百余幅,真是精神可佳,难能可贵。画展所展示的肖像画作品线条流畅、着色淡雅、刻画精微而传神,虽是依据照片而作,但概括、洗练,显得出传统绘画技法与用线之功力,确实不易。 再者,肖像作品是书画家亲笔配景,并配有效良先生作的评介诗词,加之众师友作品一并展出,是一次特殊形式的书画家交流活动。
兰 平(美学理论教师) 侯先生以其肖像画佳作集于一堂公开展出,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讨论美术的认识功能时说的一句话“俾在方来,有所考见”。侯先生的肖像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形神逼肖。他画的肖像人物大都为文艺界师友,各个的业绩为人熟知。加之个个的肖像或为自己补景,或以本人所尚题材风格衬之,增强了作品的“丰碑”意味。 侯先生肖像画给人的第二印象是形式多样。每件作品或配以所绘人物自作的诗坛,或配以另一名家的题记。故而,所绘人物之形状、业绩得以弘扬,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进而向各方延伸,增强了作品内在的张力。
武建平(省美协理事、晋中美协主席) 酷爱书画、文学艺术而又多年从事行政工作的侯先生,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又重新拿起画笔,用三年多时间完成的这些作品,凝聚了他写意寄情的专注。特别是孜孜不倦的全心投入更给我们带来一股清新自然的爽风。这种以画畅神,用传统手法使诗、书、画融为一体的创作技法,真是独具匠心。
谭晶(山西国际文化交流画院画家) 侯效良先生从事艺术创作,几乎全部利用工作之余,持之以恒的艺术追求,愈显得难能可贵。他选择的创作对象多以省内省外比较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为主,并通过这种别开生面的方式,把他对诸多艺术家的尊敬、爱戴之情默默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走进他的肖像画展大厅,最先扑面而来的就是那股浓浓的诚挚情意。 他笔下的人物,有的须发皆白,有的精神健朗,有的笑容可掬,有的饱经沧桑,非常逼真、传神,这种颇具匠心的创作方式和妙趣天成的艺术创作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陆贤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教授) 以师友肖像为内容举办书画展,前所未见。作者用功极深,值得敬佩。 侯效良先生把书画家的作品同其肖像(作品)并列展出的形式也很新鲜,实际上是作者的肖像画作品与众多书画家作品的一次联展。同时肖像画作品把诗、词、书法、配景与人物评价及题记款识设计结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实属难得。 在生宣纸上如此精细、准确地表现形体、光影真是让人惊叹。 侯效良先生在创作中把传统的线描、浑然技法与现代绘画真实表现色彩光影的技法结合起来,使画面呈现出新颖别致的样式。这次展览的作用和影响也不一般。 我认为,侯效良先生的画展不仅是一个美展,还有一定文献意义。如若再努力,再发展深化,将成为一部极富特色的典册,必将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姚天沐(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省文联副主席、原省美协主席) 侯效良先生将他三年来所作的书画师友肖像画百余幅举办了这次展览是很有创意的,我觉得这个展览打破了以往的一般格式,从内容到形式使人耳目一新。观众在参观中不仅能目睹效良先生笔下所描绘的书画家的容貌风采,同时也可欣赏到各书画家的个人作品。笔墨神韵,加上配以诗词题识,加深了书画家与观众的沟通和了解,从而把观众的视觉和想象带到更大的空间。这个展览也可以说把书与画、书画与诗词、作者与作品巧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很好的效果,展出是成功的。
狄少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山西国际文化交流画院副院长) 侯效良先生的精神令我钦佩,他真正从事人物肖像画不过几年时间,而短短的几年中就有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侯效良先生通过和师友间的频繁接触,既增进了师友间的情谊,又从师友处吸收了艺术精髓,这种综合的艺术感受潜移默化到自己的艺术当中,使他笔下的人物肖像有一种鲜活感。侯先生自己作诗或词用以表现师友的特征和艺术成就,每个师友在自己肖像的背后补景,并有一幅作品参加展出,这种形式既丰富了展览内容,又体现了侯效良先生丰厚的文化底蕴。纵观整个展览,诗书画印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产生浓厚的艺术感染力,这是侯效良先生匠心独运之处。再细观侯效良先生的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非常精彩,画面协调,造型准确,勾染适度,人物也很传神,实属佳作。
郭齐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晋中书法家协会主席) 60多幅肖像画,最上乘者如知名大家董其中、姚奠中、力群、祝涛等可谓传神之笔。董其中的邃练气质,姚奠中的和谐睿智,力群的颐艺深沉,祝涛的高穆内蕴,都刻画得恰到好处。这使我想起李琦,寥寥数笔,领袖人物便活现在你的眼前,那气度,那神态,那情感,都从线条的黑白虚实中跳跃出来。李琦是平遥人,效良也是平遥人,他们之间自然少不了沟通和联系,从李琦为肖像展的题词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甚至有很深的师友之交,效良先生那种笔情墨韵的倾侧陶铸,亦大概渗透着古老龟城的人文灵气和中都地域的悠悠缘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