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诚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共平遥县委党校 石月梅 一、诚信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之基 在日常生活领域,诚信的社会环境是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体现市场价值与尊严的场所。如果没有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来孕育市场经济的话,只会造成经济发展的混乱与无序,也会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对现代文明的高度和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来说是一种空前的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地发展。 在经济生活领域,诚信的社会环境建立了规范、科学、创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以诚信的社会环境为基础的利益、绩效等观念已成为新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价值观。如果说,市场经济和主体不能够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地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就不能维持经济发展所需要提供的诚信资源,将直接阻碍诚信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持续地发展。 毫不夸张地说,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不但是现代人类文明道德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二、诚信的市场秩序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市场的交易行为中,做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合同欺诈等等,都有违诚信原则;在市场主体退出市场时,做假账、搞假破产等等,都是不讲诚的表现。诚信作为一种市场经济发展的潜在要求,是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是道德与法律的结合;它是一咱自律,也是一种他律,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离开诚信的市场秩序,只有这样经济领域里和各个环节才能得到最高效的整合。 当前,我们应当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逐步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市场秩序,最终使市场经济全面体制化。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设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实现经济发展的诚信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诚信的市场秩序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 三、诚信的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诚信本身尚不足以塑造一个伟大的人格,但它是伟大人格中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人,不可能有进步和成绩。我们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而人类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如果不讲诚信的话,置市场规范和道德伦理于不顾的话,只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那么,市场经济必然不能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因此,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当急之务是培养人们的诚实守信的品德,彻底杜绝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制度。我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提倡:“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待人”的道理,强调诚信应当作为从事市场经济职业道德的根本,不就说明了诚信的市场主体的重要性吗? 诚信缺失在中国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诚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然伴生的,但它却是维系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需求。今天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也是日常经济生活中较为注重诚信的社会,我们现在必须做的是:强化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对市场对市场主体的约束,使诚信缺失的不良现象付出沉重的代价。另一方面,要让诚信在整个社会受到尊崇和共识,使市场在主体认识到信用和信誉的价值,并令其像爱护生命一样致力于培植自己的诚信品格。也就是说,我们要增强个人诚信的道德情操和素质修养,并且有意识地拒绝和抵抗那些与市场经济发展相背离的、严重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不良行为。现实表明,只有把经济与诚信有机地结合,才能促使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2005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