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项目建设,我县立足固有的县域经济优势,在科学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抉择、科学规划,筛选确定了重点项目69项,总投资达335.5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15.9亿元。这些项目,既有引领产业转型的生产型项目,又有加快民生改善的服务型项目,既有提升城市品位的基础性项目,还有促进文化繁荣的前瞻性项目。以这些项目为载体,我县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强大声势,汇聚全县上下的磅礴正能量,大力推进了各项目标的实现和重点项目工程的完成,全县项目建设凯歌一路。
截至9月底,全县GDP完成70.1亿元,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7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2亿元,增长22.8%;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同比增长25.87%。一项工程,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工程,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对我县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产业转型
转型类项目37项,总投资达229.36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70%。现代农业以“一区三化五县建设”为统领,全力实施了11项重点工程。新型工业以育大项目、拓新领域为突破,敲定了2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最具竞争力的产业转型基地。目前,石头造纸项目和中冶重工冶金设备等项目已经进入投产或试生产阶段,天然气液化项目、中科鸿基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等项目已进入试产阶段,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生改善
第二实验小学等项目已经竣工使用,富瑞家园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接近尾声,年内有望交付使用。
城乡建设
铺开了总投资125亿元的7大类、70余项重点工程。目前,古城环城地带三期项目进展顺利,双林、文景大道已完工,站前路和站前广场已运营;投资1个亿的顺城路改造工程已结束。
文化旅游
倾力打造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和山西旅游集散中心,实施了城墙结构加固工程、传统院落保护修缮、环城地带综合整治等项目,并开始着手推进古城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
“推进发展,转型是方向、项目是载体。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转型的依托。务必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县委书记卫明喜在全县经济工作会上说。
“全县上下要围绕项目、突出项目、突破项目,不遗余力把平遥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共筑平遥梦、再创黄金期’,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县长曹治胜屡屡强调。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我县着力落实重大项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工作方案、一份绩效考核档案”的责任机制,严格执行“一周一报告,一月一分析,一季一通报”的推进机制,并对拒不办理、超时办理、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行政审批行为等实行“零容忍”。同时,重点围绕农业、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扶持产业发展。在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平遥上至县级领导,下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紧盯重点项目不放松,深入一线为项目群策群力,抓招商、抓调度、抓落实、抓开工、抓建设、抓投产,把作风转变、能力提高的成效体现到了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按照“六位一体”要求,到9月底,我县项目储备1209.98亿元,完成108.03%;项目签约120.2亿元,完成100.17%;项目落地77个,落地资金85.26亿元,完成85.26%;项目开工58.20亿元,完成80.83%;项目建设完成80.6亿元,完成86.39%,其中省级重点工程完成17.62亿元,完成88.1%;项目投产67.22亿元,完成93.36%。
积极创优环境破解发展瓶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2个单位进驻大厅办公,清理、敲定行政审批项目110项。第一轮50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即将验收,第二轮增减挂钩方案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完成。工业新区、宁固、双林3个变电站增容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在资金支撑上,着力优化担保服务,借助省市担保公司的资金和业务优势,发挥自身引导中介职能,实施上下联动,搭建银企合作,今年先后为华晟重工、东瑞线缆、中冶重工、国青禽业等6户企业开展信用担保、联保,落实担保业务25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和项目资金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