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文化中心|图片中心|资料下载|国际摄影大展|平遥中国年|平遥文学|古城报周刊|热点专题
频道统计
试析廉庄村廉宗祠内无字碑的历史文化内涵
试析廉庄村廉宗祠内无字碑的历史文化内涵
 更新时间:2005-10-21 17:09:02
【字体: 字体颜色
试析廉庄村廉宗祠内无字碑的历史文化内涵
张法伟
    大家见过或听说过武则天墓前有无字碑,五台山显通寺内无字碑,以及其他地方有无字碑,但有谁见过或听说过在其他地方祠堂院内有无字碑?我县廉庄村廉宗祠内就立有一通无字碑,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廉宗祠与天下所有祠堂的迥异。而且廉宗祠内的无字碑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曾立在祭祖堂左侧圆门内跟前,这又是一个引人深思、令人振奋和很有研究价值的大课题。在这里,我把我近来尚未成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结果分享给大家,以供大家和天下所有同仁研究参考。
    廉宗祠内的无字碑碑高2.15米(不加底座),宽0.85米,厚0.15米,碑身为青石质料,保存非常完好。考察其立碑年代,最晚也当是清代初期或中期。因“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其底座已不知弃于何处,连此碑也被抛掷于树内大道之旁。正是由于它的碑面无字,才躲过了“文革”时被当成封建迷信砸毁的劫难。现在廉庄村只要够50 岁左右年龄的人就一定清楚地记得它曾昂然立于圆门内近旁。正是由于宗祠上祠堂墙上所嵌民国年间刻制的小碑,其上有文字:“祖宗有所作于前,而后世未能承于后”,证明廉氏先祖是有大作为、大名鼎鼎之人;正是由于廉庄村民传闻或有年长者见过廉宗祠内曾供奉半副銮驾;正是由于廉宗祠南侧修有其他宗祠罕见的代表廉氏家族曾出现过出将入相人物的圆门;也正是由于廉庄村所处位置在廉颇的先人、大廉的后世“宅皋狼”所活动的圆周范围之内,在战国时代赵国境内,在古代晋阳湖畔,且廉庄村民中传闻的廉颇的字“洪野”就与晋阳湖和当时奔腾咆哮的洪水有关;也正是由于从古至今所处赵境的平遥人,特别是廉庄村的民风民俗和村民普遍具有吃苦耐劳、刚劲义气、勇武过人的性格特征,且出过不少象廉清朝、廉滨朝、廉鉴功、廉鉴成等侠肝义胆、出类拔萃的志勇豪杰,出过留学过日本的举人、平遥民国第一仁县官张登瀛这样一位显赫人物,证明了这里是一方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更由于这里至今仍流传着大量的有关廉颇的其它的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所以这一通无字碑更显得神奇无比,更增加了色彩,更具有了深意,无字而胜过有字。
    从这通石碑,结合它所在得地理环境和位置,我们至少可以想到:廉宗祠就是廉氏后人为祭祀先祖廉颇及其所有廉氏下世的先人而建的场所。此碑立于表示家族中出过廉颇将军这样一位将相人物的圆门旁,表明了廉氏后人一定是有对先祖廉颇想说而不能说或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话。故为了纪念先祖廉颇,只好立一通无字碑于圆门旁,留待廉氏后世子孙深思和评价。正象毛主席诗词中所写的“千秋功罪,后人自有评说”。
    因为廉颇是战国时代赵国人,并以智勇过人,百战百胜的赫赫战功和勇于自责、负荆请罪的崇高美德闻名于世,传为千古佳话。他为赵国的强盛费尽了自己的心血,洒尽了自己的汗水。但因赵孝成王昏庸腐朽,听信谗言,忌贤嫉能,不重用廉颇,使廉颇受气出奔魏国,后又被楚国使臣密迎至楚国,后死于楚国寿春。廉颇虽出奔他国,但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心未灭,“一饭斗米,披甲上马,以示能用”的高尚义举和“吾恩用赵人”的思念故国的感人肺腑之言,正显示了他晚年一颗热切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说,他的出走是为报国采取的必要步骤,是高明而特殊的举措;是对赵国后期腐败官僚集团的正义的反抗,没有丝毫对赵国的背叛念头;是暂时避居他国,待机为国效劳。俗话说:“远小人不算无能”,“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这正是廉颇崇高美德和英明远见的又一个表现。令人惋惜的是他晚年报国之志未遂,终因忧愤客死他国。
廉氏后人感谢先祖廉颇的功德,但又怕世人对廉颇晚年的举动和悲惨结局产生误会和错怪,只好立一通无字碑于祠堂内予以纪念,并供后人深思和感悟。
    另一方面,赵孝成王将廉颇取而代之为“纸上谈兵”的赵括,使赵国四十万大军在长平被秦将反起活活坑杀,以至后来赵国国力日渐衰备,逐渐走向灭亡。赵国是战败国,在秦国统治下,廉氏后人要赞颂廉颇将遭杀头危险,故对此事避讳提及。秦廷史官绝对不会重视抗秦的廉颇身世,更何况廉颇后来奔于魏,死于楚。后改朝换代到西汉,司马迁继承先人事业,担任太史令,只是对原有的有关廉蔺的零碎点滴史料进行了收集整理,没有对廉颇身世进行周详全面的考证挖掘,故而《史记》上没有明确记载其生年和详细出生地(仅提到廉颇是赵人)。而廉颇后裔呢,可能因廉颇晚年结局悲惨,故受此影响,后来再没有出现过像廉颇这样功勋卓著的大官,特别是没有出过才华横溢的文人,故而没有对先祖廉颇功德大力弘扬,以至处于原赵境内的《汾州府志》、《平遥县志》等志书上也忽略了这样一位知名人物。
    廉氏族人遵从家训或依照传统规矩,对先祖廉颇敬仰怀念,但不过分张扬。加之史书志书上记载不详或略去不记,随着岁月的延长,廉氏族人对先祖廉颇了解愈来愈少。故立一通无字碑于宗祠圆门旁,给后人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迷。
    以上是我对廉宗祠内无字碑文化内涵的浅陋剖析,敬请在座各位有识之士批评、斧正和提出不同见解。我深信,廉庄村作为廉颇故里,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依托,以一年一度的国际摄影大展为平台,以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为契机,必将开发建设成一处享有盛誉的德教基地,必将发展成一个遐迩闻名的休闲旅游圣地,也必将打造成平遥的又一块世界名牌。
    谢谢大家!
  • 上一篇: 廉庄村址考究
  • 下一篇: 廉颇人格美德的现代价值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留言中心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04-2017 平遥文化网 PYW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平遥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地址:平遥县西关大街181号环建巷1号    电话:0354-5626600   E-mail: pygcbs@126.com
    平遥翰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设计维护